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四川省集团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集团全国集团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集团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新闻资讯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

【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系部在行动】材料工程系凝心聚力抓内涵攻坚 砥砺奋进谱发展新篇

责编编辑:综合管理部    发布日期:2019-03-05 访问:

材料工程系主任杨春城如是说,

材料工程系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并认真研讨了党委书记、经理、攀钢党校常务副董事长许志军同志在学校七届五次职代会上代表集团作的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对2018年学校取得的成绩,深感自豪!对2019年学校面临的机遇和困难,认识清醒!对学校描绘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充满期待!

他强调,过去的2018年,材料工程系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系职工,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他表示,材料工程系将以贯彻此次职代会精神为契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抓内涵攻坚,砥砺奋进谱发展新篇。

2018年材料工程系主要工作及亮点

1.圆满完成了契约化工作业绩和安全环保目标。

2.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任务,已通过验收。

3.完成了教育部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工作,已发布实施。

4.“萤火虫队”、“鲁班新秀队”代表集团参加“第四届全国集团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学生在首届“攀枝花工匠杯”百岗万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优胜奖。组织了首届“理工杯”工程测量工种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5.承担的四川钒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系统培养基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实践》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6.根据公布的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积极应对,重新开发了各专业的业余培训项目。

7.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资源情况,新申报了有色冶金技术专业。

8.健全了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了系、实验实训中心和教师三级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体系,

9.举办了“破茧成蝶·载梦起航”毕业生晚会、召开了少数民族学生恳谈会、开展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等活动,效果显著。

2019年材料工程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学习、狠抓落实

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职代会精神,根据本次职代会上提出的2019年的工作方针、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部门特点,结合部门实际,编制材料工程系2019年工作计划,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到人,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建立考核性诊断和预警机制,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固本强基、精细管理

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搞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夯实创新发展基石。加强劳动纪律管理,重塑劳动纪律的威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扎实开展安全环保工作。倡导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狠抓工作落实和提高执行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内涵发展。

3.立德树人、创新驱动

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时代集团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发挥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联系部门的作用,巩固学校在联盟中的地位,发挥学校在联盟中的作用,提高学校在联盟中的影响力。加大专业尤其是新开设专业内涵建设力度,重构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举办教师劳动竞赛和学生技能竞赛,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组织好第十七届“耕耘杯”、第九届“育人杯”竞赛的参赛工作和第二届学生技能大赛工作。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教师举办学术讲座,积极申报专项建设项目和科研课题,引导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和提高学历、职称层次,做好《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4.全面整改、内涵发展

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切实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成立材料工程系诊改工作小组和专业、课程、团队和学生质量保证小组。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要点,制定材料工程系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梳理材料工程系的管控事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编制岗位工作流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建立起系统化的“目标链”和“标准链”,按照质量改进螺旋开展自我诊改工作,培育和形成质量文化,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