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四川省集团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集团全国集团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集团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新闻资讯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

授权发布六届四次职代会工作报告: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 新闻信息中心稿件     作者:许志军    发布日期:2014-03-03 访问:
Temp Image
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在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攀钢党校)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许志军
(2014年2月28日学校六届四次职代会审议通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攀钢党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学校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攀钢二届二次职代会精神,以建校四十周年和国家骨干集团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教书育人、后勤服务、人才招聘、党员干部培训以及人力资源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各方赞许。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减少近700万元办学经费的情况下,学校上下一心,积极践行“六种发展理念”,弘扬攀钢精神,顺利完成了公司2013年控亏目标,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平稳有序。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培训工作优势进一步发挥
——全年完成各类培训2.8万人次,其中党群类、管理类、技术技能类和综合类等培训1.7万人次,技术比武、特种作业和技能鉴定等考试1.1万人次。顺利完成公司第五届职工技术运动会10个通用工种的考试考核工作。培训工作取得骄人成绩,为学校扩能创收作出了贡献。
——攀钢党校充分发挥培养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8期次,约1.1万人次。挑选骨干教师,成立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精心备课,认真宣讲,全年共宣讲40多场、5000余人次参加学习。
——举办了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培训班和读书班,开展了集中培训和轮训活动,其中公司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班7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轮训班7期、新党员轮训班10期。开展的重点培训班:企业绩效管理培训班10期、班组长“双强能力”培训班15期,涉及全市范围的煤化工培训班2期、加油工培训班3期等,为做大做强培训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修订和完善了职业技能鉴定、特种作业人员考试办证和职工培训等收费标准。积极拓宽外部办学渠道,先后举办了新钢业、四川托日等单位中层干部订单培训、钢城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赛前培训、锦屏发电厂职工、攀钢钒职工等多个班次的培训。
(二)骨干院校建设与专业建设成效初现
——骨干建设初见成效。2013年,学校完成了骨干集团建设标准及相关制度的撰写工作,骨干建设按项目进度稳步推进。在建设中形成了较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各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及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向省教育厅申报了2个新专业。完善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档案等管理办法,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完成了中央财政拨款400万元支持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任务,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验收,为学校创造了效益。
——拓展校校合作渠道,贯通中高职衔接通道。对市建校、十九冶技校、凉山农校、德昌职中等4所中职院校进行了对口支援、合作办学。指导市建校中职示范建设工作,支援十九冶技校进行钒钛资源技术专业建设,举办凉山农校45人“跟班贴岗”培训学习,与德昌职中进行了对口交流。还承担了省教育厅36人次的集团教师企业顶岗培训任务。
(三)教学科研质量逐步提升
——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体系。以综合考核和绩效评价的推行为重点,加大教学过程与管理的监控力度,组织了1400人次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督导工作,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改革考试模式,对140多门核心、主干课程推行了教考分离工作,涉及学生8000余人次,提升了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
——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全面更新教务管理系统,改进和完善网络中心的硬件基础,提升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为平台,较好完成了订单式“高级复合型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对教师课时费规定进行改革,激发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渠道提高教师水平,培养德高业精的教学团队。全年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组织完成了公司第五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校内竞赛项目及学校第十四届“耕耘杯”教学竞赛项目。通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挂职锻炼、教学竞赛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组织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2名学生均获三等奖的较好成绩;在公司第五届职工技术运动会PLC电工项目决赛中,学校2012届毕业生获得第三名的佳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重新修订完善了《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办法》,完成省委党校8项课题、冶金教育学会5项教研成果的申报工作,如期完成5项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课题,完成2项教育厅课题申报。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全年撰写论文94篇,著作、教材5本,进行科研课题、教学建设项目研究共21项。
——完成东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管理服务工作,获得市就业局专项经费支持25万元。目前入驻孵化园的大学生创业团队15家。
(四)育人工作取得新进展
——立德树人,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党、团校培训学生3000余人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五四”文化月、迎新演出、校运会等大型学生活动。
——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在全市“花舞人间”创意设计大赛中,3名学生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学生街舞队获“攀枝花首届花城舞蹈争霸赛”一等奖。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为6800多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大学生保险投保,全年有2146名学生获得各类国家奖助学金。抓好校风学风建设,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当代大学生”行为养成活动,倡导学生控烟、节粮以及文明进餐等行为,提升了学生素养。
——持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了2200余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工作,开展了心理辅导与讲座,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创新教育模式,创办了“求真讲坛”,进行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开展了创建标准化寝室、学生党员示范寝室等系列活动。修订了《系部学生工作考核办法》、《辅导员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优化了班课检查制度、休学离校管理程序,学生管理更加高效。
(五)招生与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大招生力度,完成各类学历教育招生3811人(次)。其中,全日制高职学历生2367人,成人学历教育生(含套读)885人,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招生559人。提升了学校办学规模,增加了办学效益。
——学校共有大专毕业生2010人,推荐就业岗位3900余个,推荐就业1950人,就业率97%。学校也获评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称号。
——学校与四川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了从脱产、函授、网络到自考等多渠道、多形式的专本科教育,各类成人教育学生在籍人数1895人。
(六)对标挖潜与人力资源优化成效显著
——继续做好“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精细化管理等工作力度。抽调相关人员,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集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集团、四川城市职业集团等政府、企业、社会所办集团进行考察,找准了对标要素和标杆,将指标体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效能,取得了工作实效。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召开专题会,成立工作领导机构,重点对管理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分析岗位状况,重新界定岗位职责。通过优化,体现岗位价值,实现岗位与人员的匹配,提高了工作效率。
——面对岗位人员减少的情况,学校顺势而为,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凝炼”和“瘦身”,成效显著。全年退休29人,短期息岗6人,清退劳务工(含小时工)80人,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人为本、稳步推进,耐心做好在岗职工思想工作,清退工作获得职工及家属的理解。对减员的部门,学校通过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多劳多得,增加了职工收入。
(七)争取上级支持效果明显
——学校主动作为,积极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的合作,获得了项目、经费等支持,实现了共赢。
——加大与政府的沟通力度,积极争取支持。与东区政府合作,承担市人社局的项目,获得市政府支持70万元。申报成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分获财政支持300万元和500万元。同时,还获得国家骨干集团建设资金480万元。全年共争取上级经费支持1350万元,学校自我“造血”能力逐步增强,极大地缓解了公司对学校投入不足的压力。
——获得中石油、米易县、盐边县、市总工会等政企部门培训业务。争取到川内地区集团和攀西地区中职学校合作项目,扩大了办学影响,为学校创造了效益。
(八)建校40周年系列活动振奋人心、凝聚师生
——2013年,学校举行了庆祝建校40周年师生书画展、教师节座谈会、教职工象棋围棋赛、校庆系列专题讲座、元旦趣味体育比赛等11项校庆系列活动,活动组织有条不紊,稳步推进,成为全校师生难忘的经历。
——以庆祝建校40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了两场大型活动,校庆庆典暨运动会开幕式和庆祝建校40周年暨迎新年文艺晚会。活动简朴、热烈、大气,少花钱办大事,展示了学校组织、管理、协调、创新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学校做事优质高效的风格。通过活动育人,也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了锻炼、培养。
——通过校庆活动,宣传了学校,展现了办学风采,达到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目的。也再次证明了我们有一支情系学校、值得信赖、非常优秀的教职工队伍和学生队伍。
(九)后勤管理进一步提高
——后勤承包改革进一步推进,对维修班进行了改制,对培训公寓实施了承包管理。建立健全了后勤服务管理制度,落实依法治校理念,逐步实现了后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得到较大改观。维修了教学楼,修建了文化墙和校园广场LED屏,整治了区域环境。维修改造了两校区运动场和校区道路等。
——充实、更新了部分教学设施设备和课桌椅,完成学校所需的零固投资、低值易耗品、维修材料等采购任务,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了学校食堂卫生、质量、价格、服务的管理,对食堂大宗物品实行了统一采购,提高了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校园更加安全有序,实现了全年安全事故零的目标。
(十)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声有色
——根据部署,学校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司党委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聚焦“四风”问题,征集意见建议40多条。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10多次,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形成调研报告6篇。
——在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干部“大下访”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全年开展“大下访”活动20多次,与5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现场交流体会、剖析问题,走访了部分信访人员,看望了先进职工代表。通过查找问题、化解矛盾、跟踪落实,促进了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
——在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班子和成员分别制定了整改方案,开展“回头看”,落实整改方案,进行了专项整治。学校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树立了打拼意识和担当精神,提高了班子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现降本增效基础上,学校关心职工待遇福利,去年教职工人均收入增幅超过10%,是有史以来教职工收入增长最高的一年。学校积极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正当权益,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坚持对生病住院职工、家庭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校庆纪念品、慰问金等26万余元,为职工群众送去了温暖。
沧海横流安足虑,越是困难越显英雄本色。同志们,四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我们先后获得各个办学层次的最高等级称号,被誉为“四川职教战线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在全国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名列前茅的集团。先后获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钢铁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回首学校40年的历程,可以说是充满艰辛与曲折,但也是从未动摇的40年;是开拓进取、励精图治、风雨兼程的40年;是呕心沥血、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40年!40年的历程,也证明了学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千锤百炼和敬业奋发的教职工队伍!
过去一年的工作,学校再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扭亏增效攻坚战的新成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同志们,并向全体职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办学的体制问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瓶颈问题。与全省公办集团相比,学校无任何财政日常拨款。单一的投资体制制约了学校发展。二是钢铁冶金行业长期的不景气带来的企业亏损,传递给了学校,造成了办学费用的减少,办学经费短缺,来自举办方的投入压力逐渐加大。三是学校多年来,历经多次整合,人员繁多(最初1200多人)、负担重,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四是学校自身的管理、运行机制,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教职工的思想观念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办学形式的需要。“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仍是我们的最大实际,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加倍努力,绝不以事艰而不为,绝不因任重而畏惧,扎扎实实地做好2014年的各项工作。
二、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是学校深化改革之年,也是打胜控亏增效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不利因素,做好“减法”,充分挖掘有利因素,做好“加法”。
从外部环境来看。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和《攀枝花市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集团和大型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同时,学校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前天,李克强总理支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型集团转型,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从内部环境来看,学校举办方举步维艰,公司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面对今年缩减2/3的投入,我们只有负重前行、直面挑战,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当然,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理论学习不断创新,人事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改革不断深化,精细化与目标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4年学校工作方针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鞍钢集团首次党代会和攀钢集团二届三次职代会精神,以建设骨干集团和两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契机,以“六种发展理念”为动力,以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积极务实的工作基调、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全面完成公司各项考核目标。
奋斗目标是:(1)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2014年(-1050万元)控亏目标;(2)完成公司2014年各项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3)完成各类学历生4200人的招生目标;(4)在完成公司利润指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职工收入,实现教职工工资增长不少于7.5%。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深化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要牢固树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的观念,自觉投身改革,参与改革。要树立正气,弘扬正义,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以钢铁般的意志,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学校改革。
——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依照精干、高效原则,在周密调研的基础上精简整合机构,将原有的20多个机构压缩为15个。实施竞争性选拔领导人员制度改革,对新成立的学校部门负责人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竞争上岗,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本月中旬,我们对部门负责人全体起立,进行了公开竞聘,通过了31人次的面试,目前已下文正式确定了部门负责人。)
——建立员工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实施全员竞聘上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持职工队伍活力。科学合理定编,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定岗定员。探索建立人员流动和退出机制,通过短期息岗、自然退休、分流人员到实体部门等措施逐步优化现有人员,鼓励多劳多得。(学校马上就要进行全员竞聘上岗,我们欢迎短期息岗,也欢迎选择留下来的同志,但是留下来的一定要工作饱和。)
——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机制。完善职称评聘制度,调整双高人才激励政策,突出水平和业绩。进行效益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分配自主权下移,给予系部更多的分配权力。出台相关监督约束机制,将分配与绩效挂钩,划小考核单元,督促系部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提升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加强执行力,养成积极主动、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杜绝“上花班”、“贵族员工”等现象,查处态度不积极、工作不主动、责任不到位等行为,避免出现干部履职不力,教职工工作不力的情况。
——严格管理,明确责任,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水平。增强节俭意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采取后勤服务工作承包、节能降耗、控制支出等方式降低费用支出,增强校办产业创收能力。搞好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校园交通、食堂餐饮、学生公寓以及周边环境的监控。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业绩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全员日常考核,落实岗位责任制、问责制和奖惩制。继续做好对标挖潜工作,做到全员参与。继续实施在学校重大单项工作上的奖励制度,切实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发挥“大部制”优势,推动一岗多责,倡导一人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加强教师的管理和考评,推行淘汰机制,形成良好的师风师德,提升公司产品质量。
——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花冤枉钱,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力推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做好基建工程审计,保证工程质量。多方努力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争取政府财政对学校生均拨款的一视同仁。
(三)拓展培训业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理顺公司内部市场运作机制,加强与公司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的沟通协调,落实公司培训政策,按照公司内部市场运作要求及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好务。
——成立培训部,在完成公司内培任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大力拓展培训市场,用好用足国家对社会劳动力培训的鼓励政策,开发适应社会各类人员需求的培训项目,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培训资源,合理开发形式多样、层次覆盖广泛的优质培训资源,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
——与省内外知名集团、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其优良团队与平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开拓培训市场。
(四)以骨干建设和两个高技能基地建设为契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骨干院校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要按照“抓进度、显特色、出精品、见成效”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提升亮点。对照重点监测指标,打造出一批过硬的特色项目,以标志性成果支撑骨干建设。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各项任务指标的落实,准备迎接检查验收。
——认真搞好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多快好省建设好两个基地,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利用骨干建设和两个基地建设平台,争取国家、省市政府项目和经费支持。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对建设项目与非建设项目的统筹,既突出重点,又把握全局。积极发挥学校改革对骨干建设的带动作用,做到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有发展、人人有进步。
(五)全力打造品牌和特色,深化公司产品改革
——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和建设,坚持“整体优化、需求导向、优胜劣汰、突出特色、培育品牌”的原则,使专业布局更加贴近区域、贴近产业、贴近市场。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抓制度建设,抓典型项目,在资源整合、深度融合、规范管理上有突破性进展。
——继续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使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适应学生学习特点、技能培养和就业需求。规范网络信息服务与管理,继续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提高教师对课程建设信息平台的使用能力,完善和新建一批教学资源共享课。加大和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的力度,形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机制,重点开发一批校本教材、课件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结合骨干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精艺馨的双师教学团队。
——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维度,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
(六)求真务实,踏实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
——依据招生工作新变化,正确认识和应对生源减少的挑战,发挥系部作用,突出招生宣传,强化措施落实,全面谋划招生策略,做好招生工作,完成招生目标。
——开拓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基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招生工作做好积淀。
——努力开拓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认真做好人才招聘市场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为学校办学提供强有力支撑。
(七)立德树人,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
——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坚持党建带团建,创新团组织活动方法。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
——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质量。扎实抓好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学生普法、防毒防邪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和学生考勤等制度。
——优化常规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尤其要加强套读本科班学生的教育。做好校园卫生,强调学生宿舍内外的卫生清理,养成学生自觉保洁的好习惯。组织好主题班课、德育教案、学生活动,抓好学工工作考核。持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奖、助、贷、补”和勤工助学等工作程序,关注少数民族学生。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善于抓住重要时间节点、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工作;强化学生做人教育,抓好校风学风建设;创新开展“五四”文化月、校运会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好具有专业特色的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科学指导。
(八)勇于担当,维护学校发展稳定大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两个关键,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用制度固化活动成果,实现长效化、常态化。切实解决职工反映强烈和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取信于职工,提高学校凝聚力。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着力打破少数干部遇事先找“教条”、办事先看“惯例”、干事先想“常规”的思维。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勤奋工作,为群众做好表率。要在学校改革发展中敢于承担、勇于作为,树立维护学校稳定的正气和勇气。
——坚持文化兴校,着力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发挥好文明示范单位的示范作用,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前列。加大形势任务宣传力度,让全体教职工知形势、明任务,鼓足干劲,与学校共渡难关。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工会会员代表的作用,推进校务公开。做好退管、妇女和群团工作。继续推进信调民、计生、档案、保密、维稳、综合治理等工作。健全校园安全防范网络体系,积极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以民需民盼为导向,坚定不移惠民生、促和谐,凝聚发展新活力。关心职工群众,化解教职工困惑,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实现工资收入稳步增长,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学校的“发展指数”和师生的“幸福指数”。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同志们,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的勇气,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做好逆势而上的思想准备,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奋斗目标,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